石台子山城选于山势险峻、水陆交通要冲之处,巧妙利用山体特征,沿陡峭山坡修筑的城墙、城门、马面(敌台),与瞭望台、排水设施系统构成了严密防御体系,是高句丽山城军事城堡类城址的典型代表。
城墙遗址:城墙修筑整体闭合连续,在断崖上砌筑城墙,西城墙内用土石垒筑“山嵴”弥补地势平缓的缺陷,东城墙中段地势最低处,利用自然地势采用内折墙形式加强防御功能。
马面(敌台)遗址:石台子山城于南、北、西三面建造九座马面,如此多数量的马面在辽东诸多高句丽山城并不多见,其中北、西、南门各设一处,东门内折墙结构等同于马面功能。
排水设施遗址:东门排水设施采用束口式排水口、北门址使用反折式排水口,可控制由城外部的人从涵洞进入城内。
瞭望台遗址:利用西高东低的山势,在西北最高点修建瞭望台,面对南面视野开阔的蒲河河谷,用于传达信息。
石台子山城的城墙、马面、城门门道与排水设施全部采用石材砌筑,所用材料因地制宜、加工精细、砌筑考究,其石材形制、制作工艺、加工方法和砌筑工艺体现了高句丽山城较高的修筑水平,是研究高句丽山城营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石台子山城的城墙修筑针对不同地形条件采用槽基础、斜逆基础、担石基础进行墙体建造,使得城墙与自然地形完美契合,墙面每行错缝向内收分,墙体内留有缝隙,有效地解决湿度、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变形,以上使得城墙遗址保存至今仍连续完整、屹立不倒。
石台子山城砌筑石材通过劈打和錾琢加工成楔形、梭形、方正石、曲尺形石、双槽石、支垫石和碎石等形制,楔形石多用于墙面,墙面内侧的梭形石作为 “拉结筋”位于与楔形石无缝相插连接。方正石外表面平整,用于门洞转角和马面外折角,曲尺形石用于变形和内折角处,双槽石作为封顶石,支垫石用于稳固墙石和调整墙面石的角度,碎石用于填充和稳固墙体,不同形制的石材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。
石台子山城所用石材以石灰岩为主,沉积砂岩、玄武岩为辅,石灰岩主要开采于山城东部南北两侧,玄武岩质开采于山蒲河上游数千米之外, 就地取材后通过精细加工,东门址北侧保存的一段城墙墙面几乎全部使用玄武岩石材,石材制作规整,砌筑工艺较高,代表石台子山城高超的砌筑水平。
石台子山城蓄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科学布局,其设计巧妙、功能完备,在高句丽蓄、排水设施中实属罕见,是研究高句丽水利设施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石台子山城发现的大型蓄水池设施位于城址中部山谷低洼处,设计过滤池、拦水坝、蓄水池、环形护墙等多重功能,规模宏大、结构复杂,技术先进,在高句丽山城蓄水设施中实属罕见。
石台子山城排水设施设计极具科学性,城门处充分考虑洪水的调蓄能力,设置沉井、台阶式涵洞和明渠等系统性排水设施,城墙低洼段充分考虑水的冲击,设计排水涵洞保证城墙安全,同时缓解城内积水问题。
石台子山城在城内山势平坦地带修建密集的居住址,中部修建大型蓄水池满足用水需求,墓葬区分布于城外向阳坡地,是研究高句丽山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典型实例。
(文字来源:《石台山城保护规划》)
- 下一篇 > 《石台子山城的艺术价值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