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台子山城历史价值》

《石台子山城历史价值》石台子山城是高句丽时期在其西部边陲所筑的重要山城之一,位于高句丽晚期西部防线的前沿阵地,是通往西陲重镇新城的必经之路,在高句丽政权势力拓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,对于研究高句丽政权的发展、军事防御的体系建立、疆域的变迁、道路交通的形成与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,是研究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的重要佐证。石台子山城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诸多高句丽晚期山城中的杰出代表,石台子山城各类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——新石器时代概述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,大多分布在辽河、浑河两岸的台地、沙丘和丘陵地带。已发现的有新乐文化、偏堡子文化和红山文化,大体反映了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发展过程。 新乐文化,是沈阳地区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,因1973年首次发现于新乐电工厂宿舍而得名。新乐遗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——青铜时代概述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青铜时代概述沈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,遍及辽河中下游和浑河流域广大地区,大体可划分为早晚两期,早期距今约4300~3100年,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;晚期距今约3100~2300年,相当于西周初到燕国设五郡之前。早期文化和遗址主要有柳河流域的新民高台山文化,浑河、蒲河流域的新乐上层文化,苏家屯沙河沿线的老虎冲类型,辽北法库湾柳街遗址和康平顺山屯类型;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——战国、秦汉到隋唐时期概述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战国、秦汉到隋唐时期概述约于公元前300年起,燕将秦开北却东胡,设五郡(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),筑长城,沈阳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。《汉书地理志》记载,辽东郡(郡治襄平,今辽阳市)下领18县,其中的候城、高显、辽阳三县应在今天的沈阳地区。1971年和1975年,分别在沈阳故宫东路和沈河区公安分局院内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——辽金元时期概述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辽金元时期概述公元10~14世纪,中国北方相继处于辽、金、元三朝的统治之下。由于这三个王朝分别由善于骑射的游牧和渔猎民族所创建,而主体民族仍然是从事农耕的汉族和其他民族,因此,这个时期沈阳地区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色。辽代时期,在今天的沈阳地区创建了沈州(今沈阳老城区)、辽州(今新民市辽滨塔古城)、祺州(今康平县郝官屯小塔子村古城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——明清时期概述

《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》明清时期概述明在东北地区实行卫所制,洪武十九年(1382)在沈阳设置沈阳中卫,为辽东都指挥使司(今辽阳)所辖25卫之一。沈阳中卫指挥闵忠曾大规模重修沈阳城,并首次用青砖包砌城壁,奠定了明清沈阳城的基础。在整个明代,由于北方兀良哈三卫蒙古、鞑靼、女真的不断骚扰,沈阳城的功能偏重于军事方面。为了加强防御能力,曾多次加固城门和城堡。1958年配合城市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