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号马面:位于北墙 B 段北门西侧 3.7 米,属于有阶台式基础。依山势修筑,砌筑台基的石材较大,厚重,多为石灰岩质,规格多为长 0.8米、宽 0.6米、厚 0.5 米。基础部分外侧稍高,水平面略向城墙一侧倾斜。台式基础正面宽 8.7米、左侧面长 9.5米、右侧面长 9米、高 1.6 米,墙体每米内收 0.08 米。折角部外侧面用方整石砌筑,其他位置用糙面楔形石和梭形石砌筑。城墙马面部分在台基
2号马面:位于北城墙 B;墙段,东距马面62.7米,属无阶台式。马面因地势依山势修筑,基础外侧部分较深。所使用的石材表面较平整,砌筑所用石材较大、厚重。外侧稍高,水平面略向城墙一侧倾斜。折角下部用外侧面方整石砌筑,其他位置用糙面楔形石和梭形石砌筑。基础部分外稍外凸,马面墙体部分0.1米,侧面长6.7米、正面宽8.6米、残高1.64米,墙面每米内收0.08米。马面墙体部分前宽8.5米、
3号马面:位于北城墙C段与西城墙A墙段转折处。东距2号马面69.7米,属有阶台式基础。台基部分砌筑所用石材较大,厚重,台基正面外侧较高,略向城墙一侧倾斜。台基正面宽8.8米、高1.6米、侧面长10.4米,墙面每米内收0.08米。马面在台基上的正面内收1.1、两侧内收0.8米。正面宽6.6米、侧边长9.3米,墙面石残存10层,高2.4米,每米内收0.09米。外折角部分用方整石砌筑。
4号马面:位于西城墙 B 段,西门南侧9.4米外。北距3号马面61.6米,有阶台式基础。台基正面外侧较高,略向城墙一侧低斜,正面宽8.8米、侧边长7.1米,高1.26米,墙面每米内收0.06米。马面在台基上的正面和侧面各内收1米。正面宽6.76米,侧边长5.1米,墙面石存有4层,马面残高2.5米。
5号马面:位于西城墙 B 段,北距4号马面75.5米。有阶台式基础。台基正面外侧较高,略向城墙一侧低斜,正面宽8.8米、侧面长10.6米,高1.5米,至城墙处高0.44米,每米内收0.04米。马面在台基上的正面和侧面各内收1米。马面宽6.8米、长9.6米,墙面石存8层,高1.7米。墙每米内收0.02米,马面残高3米。外侧折角处的中、下部位表面砌筑石材外使用人工打琢出的方整石,墙体表面部位为糙面楔
6号马面:位于西城墙B段与南城墙段转折处,有阶台式基础。台基正面外侧较高,略向城墙一侧低斜,台基础正面两侧的折角为圆弧形,是石台子山城9座马面唯一的一例。台基正面宽8.88米、侧面长6.8米、高1.7米,每米内收0.02米。马面在台基上的正面和两侧内收0.56米,正面宽7.56米,侧边长6.24米,墙面石存三层,高0.78米,墙面每米内收0.08米,马面残高0.8米。
7号马面:位于南墙段,有阶台式基础。台基正面宽9.3米、左侧面长7.6米、右侧边长6.8米。台基墙面石存6层,高1.2米,每米内收0.5米。马面墙面石仅存两层。残高共2.7米。
8号马面:位于南墙段中部,西距7号马面70.6米,阶台式基础。台基部分正面宽9米,侧面长9米,马面正面宽7米、侧面长8米,墙面石存4层,高1.1米。墙面每米内收0.06米,残高2.9米。
9号马面:位于南墙东侧,西距8号马面68米,南门西侧13米,仅残存基础部分,正边宽约9.1米、侧边长约9.2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