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年代:根据考古研究,石台子山城此地的遗存分为三期,早在青铜时代已有人在此居住生活,高句丽时期在此修筑山城,形成了以高句丽时期为主的文化遗存。明代出于军事防御目的,在山城内的局部区域修筑军堡、烽燧和居住址。根据相关史料推测,石台子山城应是为加强新城军事防御能力而修筑的,筑城时间或许不会晚于新城筑城时间太久。考古发掘发现四处城门保留着被焚毁重建的迹象,应在此发生过战役。根据史书记载,可能为隋唐时期某次战役留下的痕迹。石台子山城被重修后继续使用,直至高句丽覆灭于唐朝。
级别与性质:高句丽对外军事活动频繁,为了便于防守,高句丽时期建立了众多山城。结合现有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资料,可以把高句丽时期山城级别分为三类:具备统治职能的王城、地方区域统治中心、军事防御职能的一般山城。通过对石台子山城地理位置、总体规模、建筑遗址性质和出土遗址推测,可能属于第三类。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山城在辽东山区的总体分布,大多数是沿辽河下游千山北麓一线呈东北到西南走向,形成一道面对辽河平原、背靠千山的防线。石台子山城在这一防线中部直面开阔辽河平原最突出的位置,位于高句丽晚期西部防御线最前沿,扼守通往高句丽腹地的陆路交通要道,更起到加强北侧的军事重镇高尔山山城(新城)防御能力的重要作用。
城址选址环境: 石台子山城位于长白山山系的吉林哈达岭西麓的辉山丘陵地带,三面环山、一面环水,南有棋盘山、北有大洋什山,棋盘山、大洋什山和辉山呈犄角之势突入辽河平原,西与辽河相望,蒲河自山城的东北流向西南,自棋盘山和辉山两峰之间流出,即使山城可据势守险,又确保城内军民充足的水源。城墙沿山脊修筑整体闭合,将山丘围绕在其中,东南面临河谷处断崖兀立形成天然屏障。蒲河和赋存山体是石台子山城选址筑城的重要历史环境要素。
(文字来源:《石台山城保护规划》)
- 下一篇 > 2004年度沈阳石台子山城高句丽墓葬发掘简报